随想:优先推进度还是解决难题
工作上遇到的情况:
管理者(投资人)的期望:进度在有条不紊地推进,而不是卡在某个节点止步不前。对于管理者而言,这简直就是在吃空饷空转。
从实施者的希望:提前预先研究整个流程,是否存在难点、难点是否会成为阻塞性节点、并制定解决方案以保证后续工作能流畅推进。
大家的期望是:有节奏的推进度,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解决难题,最终一帆风顺的完成了任务。
现实总会有些不合故事逻辑:没时间做预先研究,或者研究不彻底;前期推进得不错,中间突然遇到难点,形成局部阻塞,局部进度卡住;难点都往后推,先把简单的工作堆量以推进度,最后再集中解决所有难点。
于是形成了喜闻乐见的迅雷卡99%,管理者/投资者的沉没成本高到顶了,不得不继续投人力解决。如果前期遇到难点卡壳,投资者更可能是直接撤资跑路。
哈哈哈,这也不失为一个倒逼投资人持续投入以完成项目的思路~~
从实施者的角度:更喜欢谋定而后动,预先研究项目中可能遇见的难题,并给出解决思路和时间预估,最终在项目中同步解决。
从管理者的角度:落袋为安,相信后人的智慧,难点(锅)就留给后面吧。
然而,通常的项目都来得急切,管理者需要实施者短期内评估出时间,但是难点的研究本身就需要不少时间,这就导致了误差有亿点点大,项目总会延期。对实施者/工头/决策者的经验要求就很高了。
有个奇怪的例子:紫光花了大价钱搞DRAM NAND封装研究,买别人的晶圆封装贴上自己的logo。然而现在江波龙以1/10的钱就能干同样的事。当然这个故事的原因是产研脱节,江波龙捡漏;但产研脱节这个,谁也料不定下一次产业潮流是以哪一个研究为前置条件的,全看肉食者的眼光了。
就像谁也没想到,现在AI计算的前置条件之一,居然是臭打游戏的显卡。
嘛,中国人都喜欢中庸:最现实的路子,先凭借"丰富"的经验看一下整个流程,对于关键难点,不说胸有成竹,但求有个大致印象,盲人摸象都行;然后评估一下大概的耗时,再乘上1.5当成缓冲buffer,最后就随机应变、尽人事听天命吧~~